Tuesday, November 6, 2007

林梧桐傳奇一生 第10篇

入夢告之放心發展雲頂
闢清水祖師廟謝恩

摘自我的自傳-林梧桐\周少龍撰寫

林梧桐耗巨資建廟供奉清水祖師神像,主要感謝祖師顯靈指引,放心發展雲頂。
講發展雲頂高原的故事,免不了要談談有關清水祖師廟及雲頂名稱的由來。

其實,在烏魯加里半山腰建造清水祖師廟,一方面是依照發展藍圖為雲頂高原增添一個旅遊景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了結心願,實現我早年在開發雲頂時,許下的一個諾言。

1966年,當雲頂山路建到現在清水祖師廟地方時的某一個晚上,我和幾位下屬在一個山洞裡過夜。由于日間工作勞累,很快就睡著。酣睡中我夢見清水祖師,他很慈祥地對我說,這座大山你盡管放心去發展,以后會前途無量。

醒后,我對開發雲頂更加信心十足,當下暗許諾言,如果成功的話,我一定在那個地點建廟供奉清水祖師神像,讓善信膜拜,以表達我對祖師顯靈指引的謝意。

誠如清水祖師的預言,雲頂發展順利,很快成為一個熱門的旅遊勝地。我撥出一塊28英畝的土地,並捐出一筆錢,興建清水祖師廟。

1975年,我發起成立建廟理事會推動建廟計劃。由于我在安溪家鄉時常出入清水祖師廟,對廟的一切比較熟悉,就由我費心思親自設計,施工時也由我親自監督,最后還專程從安溪帶回一尊清水祖師的神像,安裝在廟的大殿。

首階段工程始于1976年,歷時3年完成,耗資160萬。1979年9月20日,已故大慈善家丹斯里李延年受邀蒞臨主持清水祖師進殿儀式剪綵。

次階段工程增建一座9層高的萬佛塔、一座雄偉的佛像及壁雕等,于1988年動工,1993年竣工。歷時18載,耗資超過1000萬。1994年3月29日,恭請前交通部長敦林良實醫生主持開幕儀式。

經濟不景計劃照跑
重組業務大展拳腳

我當初構思中的雲頂,只是一個擁有38間客房的高原度假村。我知道它有很好的發展潛能,可是我做夢也想不到它會發展成現在這個模樣。

1971年,雲頂有限公司成功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上市。身為大股東的我,在家人與專業管理員的協助下,繼續掌管公司。

雲頂業務多元化,除了旅遊與休閑活動外,還進軍種植業、房地產及其他領域。為了使業務能更妥善地集中管理,我決定進行業務重組。

1989年,我們成立8名勝世界有限公司,集中經營雲頂旗下所有的旅遊活動。這是個重要的行動。同年年尾,名勝世界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上市,以每股RM2.30的價錢公開發售1.9億股股票,其中30%保留供土著認購。

接手負責雲頂的旅遊后,名勝世界馬上著手推行耗資20億零吉(1990零至1995年)發展計劃,大力提升雲頂高原的旅遊設施。

增添的項目包括興建擁有821間客房的名勝酒店、313間客房的阿娃娜酒店及888間客房的高原酒店;室內遊樂場、三座僱員宿舍、兩座停車場、污水處理廠及環保的垃圾焚化爐 。

雖然在1997年發生經濟不景氣,我們仍依照原定計劃進行耗資數10億零吉的雲頂第一世界酒店與廣場。

許多唱反調的人與抱懷疑態度的投資者質問,為何在經濟蕭條時還要搞發展。我的回應是,此時工資比較便宜,熟練技工也比較容易找,在艱難的時刻大興土木有助製造就業機會及刺激建築業。

馬哈迪提供意見
闢梧桐再也紀念我

梧桐再也鎮于1999年開幕,建設包括公寓、商店、餐館、酒店、學院及警察局。
方便的交通,帶動雲頂一帶的房地產業的發展,雲頂半山地區海拔3000英尺,氣候清爽宜人,更是居住和休閒的理想地方,吸引不少發展活動。

1993年,我的私人公司,雲頂發展有限公司,開始把雲頂高原7英里處一塊面積八十一公頃的地皮發展成為一個市鎮。

前首相敦馬哈迪提供了很多寶貴意見,梧桐再也這個名稱也是經他認同。“再也”在馬來語的意思是“成功”,是本地許多市鎮普遍採用的一個名稱。以我的名字梧桐取名,是紀念我這個雲頂墾荒人。

梧桐再也鎮于1999年3月25日由彭亨州蘇丹殿下主持開幕。鎮內設備齊全,除了公寓、酒店、商店和餐館外,還有警察局、俱樂部、訓練學院及一個具有多種運動及康樂設施的體育中心。

第一期工程成功落實。我們建造3層樓的店屋及三、四和18層樓的公寓。75%的單位在“先建后售”下售出;其余單位則在“附帶購買選擇權的租賃合約”下出售。

我很欣慰看到雲頂在基設獲提升,除了水、電供應、排污系統、警察與消拯局等等,其他經濟活動也蓬勃起來。除了梧桐再也外,也出現投資收益增值效應。往日的荒山野嶺,現已變成一個充滿商機的地方。

雲頂取名由來
站山頂摸雲兒

打從我決定開發雲頂的時候開始,我就一直在尋思為這個地方取個適當的名稱。在我心目中,這個名稱除了悅耳動聽,還要童叟都能朗朗上口,才容易被人記住。

雲頂森芭(Genting Sempah)這個原名本身其實就蠻順耳的,我很喜歡它。可是用來作為一家公司和旅遊勝地的名稱,略嫌羅嗦了一點。于是我就把第二個字略掉,單取 Genting 為名。

英文名稱的敲定與採用都沒問題,可是這個名稱的中文翻譯應該是什么呢?這個問題可經過好一陣子的推敲,才有最后的定案。

開 始時,我在想,高原旅遊勝地的念頭是在金馬崙高原萌生的,兩者的名稱該有點關聯。于是我靈機一動,把名稱翻譯成銀頂,好讓金馬崙和銀頂兩個名稱金銀相配, 取得富貴吉祥的好兆頭。頂字的選擇也非常貼切,因為我們的旅遊勝地就設在山頂上。我們終于找到完美的中文名稱了。可是剛啟用不久,銀頂這個名稱就遭人非 議。有人說它並不能真正反映山頂的意思。

這課題在我們的同僚和朋友間引起不少爭議,意見也不少,不過始終沒人能夠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替代名稱。最后,還是由鮮少參與意見的太太一言驚醒夢中人。她說︰“Genting既然高高的處于山頂上 ,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四周飄遊的雲兒,為什么不干脆把它叫雲頂呢?”

這個既押韻,又富詩情畫意的名稱馬上得到廣泛贊同。我當然同意她的看法,因為我是最先站在雲頂山峰享受那種雲海仙境的美妙感覺的幾個人之一。

雲頂這個名稱就這樣一直沿用迄今。我希望人們會永遠記得它。

增登山新通道
建造纜車系統

青雲道纜車系統,長3.4公里,每小時可運載2000名遊客,單程只需12分鐘。
本地一位媒體評論員在2000年9月的一篇有關房地產的文章裡說︰“即使有全世界最好的旅遊勝地,如果交通不方便,或沒完善的水電設施,就難吸引到(像雲頂)這樣的遊客數目。”

在發展雲頂高原的過程中,基設向來是我的首要考量。在交通方面,我一直都不遺余力地想辦法使遊客能夠更安全、更方便到來。早期,只有單車道的登山公路交通擁擠,車程需超過1小時。我覺得有必要增闢多一條登山的道路。

90年代初期,名勝世界與政府合作,從峇冬加里建造一條17公里長的公路通往雲頂。使北馬遊客可縮短大約70公路的車程。這條通道于1993年8月1日通車。

為了讓遊客更安全舒適,我們投下了將近1.2億,把山腳到梧桐再也的10公里路段提升為四車道的摩登公路。

我們也不惜再耗資1.28億,建造青雲道纜車系統。青雲道起自半山的梧桐再也,長3.4公里,每小時可運載2000名遊客,單程只需12分鐘。

這個東南亞最長和世界最快的纜車系統,于1998年12月9日由前首相敦馬哈迪醫生主持通車儀式。它已成為一家大小喜愛乘坐兜風的熱門玩意兒。我很高興看到這發展項目廣受歡迎,為遊人帶來許多歡樂。

現在從吉隆坡到梧桐再也只需45分鐘的車程。乘纜車登山,12分鐘就到了。這意味著,從吉隆坡到雲頂,全程只需大約一個小時罷了。

Source: China Press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