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加里山易名雲頂
文:周少龍
中國報獨家連載
這座山上的城市,繪就一個商業王國的大版圖,不但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奇觀,也是一個名揚四海的旅遊標誌。
這個位于山頂上的不夜城,確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傳奇──“雲頂傳奇”。
雲頂實際上是一座荒山蛻變,前身為烏魯加里山,雲頂這個名字在半個世紀前,仍未存在。
有關雲頂名字的來源,基本上是依據烏魯加里山的一個地名Genting Sempah而來。但Genting Sempah在書寫方面,古今卻有混淆之處。
據雲頂創辦人林梧桐表示,由于開發雲頂源在金馬崙高原想,他遂以Genting Sempah為高原名勝命名為Genting,中文則譯為:銀頂。
林梧桐說,他的原意是,華人講究意頭,既然金馬崙有金,有金必有銀,那他的高原便順理成章有銀,所謂金銀連在一起,帶有吉祥珍貴之意。
后來林梧桐聽取太太的意見,把銀頂改為雲頂,因為雲頂高原高聳入雲霄,在山上經常可與雲層打個照面,取名為雲頂不但貼切,還極有詩意。
依地形而言,Genting Sempah是烏魯加里山腳下的一片山巒之地,這個原本並不為人所知的名字,卻因林梧桐而聲名大噪。
據 馬來西亞國家檔案局資料──Genting Sempah的名字,早年卻另有不同的寫法。在查究古籍所得,原來Genting Sempah,早年實際上稱為:Ginting Sempah。在考古學家羅賓遜(H. C. Robinson)的著作中,或者一些古籍如:馬來聯邦博物館期刊,甚至馬來西亞國家檔案局的一些文獻中,Genting Sempah早期都稱作:Ginting Sempah。
據雪蘭莪公共工程局誌期1891年5月31日的一篇有關文冬路考察的報告中,其中清楚註明兩個地方,即為:Ginting Sempah和Ginting Beder。
至于Ginting Sempah為何一律被稱為:Genting Sempah,則須進一步考究,始能分曉。
學者攀山學術考察
唯林梧桐獨具慧眼
在七十代中至八十年代初,雲頂甚至還提供直昇機服務。 |
這座荒山沒引起太多人注意,偶爾有探險者、考古學家、動植物學家,以及爬山者攀登山頭,作探險之旅。
雲頂創辦人林梧桐不是首個發現這座高山。實際上,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已有人登山。
大約是20世紀初,當時一批駐馬的英國著名動植物學家和學者便攀山,進行學術考察活動。
據記載,這些動植物學家,包括知名的H. C. 羅賓遜(H. C. Robinson)及其友人魯卡斯(G. D. Lucas)、丹尼斯等(F. O. Dennis)。
羅賓遜(1874-1929)出生于英國利物浦,為一位傑出的哺乳動物及鳥類專家,曾任馬來聯邦博物館館長18年。
在任期間,羅賓遜曾遠征馬來亞各地,攀登無數高山峻嶺,進行各種鳥類研究,他也是其中一位聯同其他登山者,一同登上馬來半島第一高峰──大漢山。
羅賓遜更在1904年至1924年退休期間,展開大規模登山活動,進行深山和高原考察。
對于烏魯加里山,羅賓遜當然沒錯過。1904年至1910年間,他攀登烏魯加里山,從山腳直上山頂,途中還在4,000呎及5,000呎處作短暫逗留,最后登上高達6,000呎的峰頂。
實際上,現今人潮不絕的雲頂,在當時的古老年代,人影稀落。
縱然如此,絕對沒人會對這座荒山產生經濟效益的聯想,唯獨林梧桐看到──烏魯加里山蘊藏黃金機會。
此外,有文獻記載,早在1922年8月的時候,吉隆坡維多利亞書院的一批童軍隊,曾攀登過烏魯加里山。
維多利亞書院的童軍隊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童軍隊,在1910年成立。
作為雲頂前生的烏魯加里山,被林梧桐相中后,建了一條由山腳直往山頂的山路后,命運180度大轉變,開始了一段新的生命。
耗逾億建纜車系統
打造完善交通要道
在林梧桐開發雲頂前,甚至建立雲頂首間酒店后,前往雲頂山路,一直嶇崎難行。
實際上,雲頂山路,始于今日山腳隧道附近的警亭處,與吉隆坡的鵝嘜路銜接,當年人們從吉隆坡取道鵝嘜路,路過一條羊腸小徑,幾經輾轉,才能通往雲頂。
根據考究,鵝嘜小路是英政府在馬來亞未獨立前所建。這條小路,是通前往文冬及東海岸的主要公路。
當年大家都記得,上一趟雲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第一花時間,第二路途顛簸,小路彎曲難行,險象環生,特別是在晚上,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林梧桐在開發雲頂后,深切瞭解雲頂通道,一如雲頂的命脈,如果做得不妥善,將為雲頂帶來無窮的禍害。
在雲頂營業后數十年中,雲頂最重大的工程是整條山路的大翻新。在配合天時地利,七十年代,政府在第二大馬計劃大力建設交通要道,加叻大道在這時興建。
加叻大道于1977年正式通車,來回兩邊是雙車道,稍后從吉隆坡至雲頂山腳隧道處,提昇至三車道,原有的隧道,也從一個增至兩個,使加叻大道更為通暢。
與此同時,配合促進旅遊業政策,雲頂與政府合作,開闢一條由巴當加里通往雲頂的第二通道。
過去北馬遊客前往雲頂需先取道吉隆坡,從黑風洞路轉入加叻大道,大道建竣后,遊客不必繞大圈,縮短大約70公里的路程,節省兩、三個小時。
在七十代中至八十年代初,雲頂甚至還提供直昇機服務。
雲頂對遊客的安全,極為關注,為了減少車禍,雲頂不惜斥資1億3800萬令吉,興建雲頂纜車系統,于1997年2月21日正式啟用。
林梧桐通過完善的交通要道,讓雲頂迅速發展,成為馬來西亞一個旅遊重鎮。
雲頂能在數十年中脫胎換骨,從一座荒山蛻變成一個著名的旅遊名勝,林梧桐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無疑是馬來西亞企業界一個最神奇的魔術師。
Source: China Pres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